close

彼得.杜拉克談管理的概念

引述自「管理的使命」【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一書

 

        究竟「管理是什麼?」首先,我們藉由管理的任務來對管理下個定義。管理有三項同等重要但本質不同的任務,管理階層必須執行這些任務,使機構能運作並有所貢獻。

n   執行機構的特定目地與使命。

n   使工作有生產力並讓員工有成就感;

n   經營社會影響力及社會責任

一、目的與使命

一個機構的存在是為了特定的目的與使命,為了特定的社會功能;對商業企業而言,這指的是經濟績效。因此企業管理的第一個定義是:它是一種經濟機制,特別對工業化社會來說,管理的每一個決策、每一個思考都應以經濟績效為首要考量。

二、使工作有生產力並讓員工有成就感

企業(或任何其他機構)有一項重要的資源:人。唯有使人力資源具生產力,企業才能運作。因此,使工作具有生產力,,是管理的一個基本功能。使員工具有成就感意指把人們當成具有獨特生理與心理特性、能力以及限制的生物,並且具有獨特的行動模式;不像其他資源,人具有個性、公民權、對工作有自主權,因此需要責任、激勵、參加、滿足、誘因、獎勵、領導、身份地位及職責。 而管理就是讓企業動起來的機制。

三、社會影響力與社會責任

每個機構都是社會的組織,為了社會而存在,企業也不例外。企業只能以對社會有益做為其生存的合理性,而不是商業利益。為執行工作以生產經濟性商品與服務,企業必須對人們、社區及社會產生影響。它必須對員工有權力與威信,因員工自身的目標與企業不同;也必須對社區有所影響,因為它是社區的鄰居、工作與稅收的來源,同時也是廢棄物與污染的製造者。

大多數的時候,這三項使命必須同時在相同的管理行動中完成。

 

        管理的時間因素

有一個複雜的因素永遠存在於每個管理問題、每個決策、每個行動中 說它是管理的第四個使命並不恰當,但它的確是管理的另一個重要考量:時間。

    管理必須同時考慮現在與未來、短期與長期。為了冠冕堂皇的未來而冒今年失敗之險的管理決策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決策。有兩個原因強化了時間因素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一:決策從執行到開花結果的時間正漸漸的拉長。時間因素的第二個特性是:管理階層-而且幾乎只有管理階層如此-總是必須同時兼顧現在與未來。管理階層必須保持企業目前的績效也要保證企業在未來也有績效與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 Thomas 的頭像
    Lin Thomas

    Lin Thomas的部落格

    Lin 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